今天剛好在 蕭彤雯 彤雯姐的節目(重播請看:https://youtu.be/LTUw5dRl0FU )聊到:
⠀⠀⠀⠀
在疫情變化的這段時間,我們可能會看到了許多指責、許多刷仇恨值或表達憤怒的文章。
⠀
⠀⠀⠀⠀⠀⠀⠀
當然有些作者要表達這些憤怒,或許有其背後的理由與想傳達的意義在。如果不討論這些,只討論一般純粹想表達生氣、想指責的心情: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為什麼這段時間,會有這麼多焦慮與憤怒的情緒存在呢?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焦慮或許大家能懂,之前我也有一些文章分享,焦慮是我們想要控制不可控的狀況,而很容易出現的一種情緒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那憤怒呢?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實際上,當我們面對恐懼、害怕、不可控甚至無力感的時候,我們也時常會用憤怒來保護自己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在我《過度努力》的書裡,有個故事主角育仁,在極為忙碌、失控的總醫師生活中,他就是用憤怒來控制自己與生活,來讓自己不要害怕、恐懼,不要一直處在擔心自己「沒有用」的無能感裡,來讓自己可以控制一些什麼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畢竟,「憤怒」比起「害怕」與無能感,會讓我們感覺比較有力量、似乎能夠控制什麼,也比較能夠保護自己與獲得安全感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所以,有的時候,我們害怕與恐懼時,更需要憤怒來保護我們。因為「感覺到自己無能為力」,才是真正讓人難忍、無法處理與面對的脆弱情緒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比起來,憤怒真的感覺好多了,至少他讓我們感覺有力量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不過,當我們太常使用這種自我保護策略,可能會讓我們忽略了自己真實的情緒,表現的樣子,也會讓我們失去被照顧與自我照顧的機會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唯有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恐懼與害怕,或許我們才更有能力,了解自己能做的事情是什麼,不把情緒往外丟,讓自己能夠心情更平穩地度過這段不容易的時光。
⠀⠀⠀⠀
⠀⠀⠀⠀
每個情緒,都是幫助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、更清楚事情可以怎麼處理的好幫手。面對情緒,我們就有機會能夠面對自己內心的角落,更加了解與接納自己,所謂「愛自己」,也不過是這樣而已。
⠀⠀⠀⠀
#過度努力 #憤怒 #焦慮 #周慕姿